全国
首页 >  体外诊断 >  科技前沿 >  正文

长筛查,肠安心!

作者:会员上传 阅读:9

更新时间:2023-11-21 15:27:20发布时间:24小时内

  提起癌症,人们总是心生畏惧,而在我国,肠癌这一恶性肿瘤更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。

  一、名人案例

  女篮国手陈鹭芸就曾经患上结肠癌,最终还是没有抗击过癌症的折磨而离开了人世,年仅38岁。

  著名影星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,因大肠癌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,终年53岁。

 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、民主建港协进联盟(民建联)主席、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马力因患结肠癌,于2007年8月8日14时在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逝,享年55岁。

  这些名人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,如此凶险的结直肠癌可能离我们并不遥远。我国结直肠癌人群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速度加快,50 岁以上加快更为明显。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达56万,死亡29万,占中国癌症发病率排行第二位。按此计算,每1分钟 1人确诊结直肠癌,每2分钟 1人死于结直肠癌。

  二、六类高发人群

  1、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

 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,在40~60岁之间呈显著上升趋势。早期结直肠癌症状不明显,一旦察觉身体有异才去就医,85%的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!40岁以后,无论身体有没有出现报警症状,都应该定期进行结直肠癌检测,避免一旦发现就是肠癌中晚期的悲剧。

  2、超重或肥胖的人群

  体重指数(BMI)每增加5Kg/㎡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%,腰围每增加10cm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%。体重越重,胖得越久,结直肠癌风险就越高!

  3、排便习惯改变的人群

  排便习惯改变是早期结直肠癌常见信号之一。一开始几天不拉大便,之后又像吃坏肚子一样开始拉稀,大便不成形,拉出的大便带有黏液。很多人都会以为是吃坏了肚子,忍一忍就好了,殊不知这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!

  4、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

  一级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)中有患过结直肠癌的,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.76倍。家族中有人得过肠癌的,更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肠道健康,定期进行肠癌风险检测!

  5、长期久坐不爱运动的人群

  无论是面对电脑,还是伏案工作,许多职场人每天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起身,白天在公司坐,晚上回家又坐躺在沙发上。久而久之,肠道蠕动变慢,肠道内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,长期滞留在肠道里,加重肠道负担,有害物质还会被肠道反复吸收,危害肠道健康!

  6、有肠道特殊疾病的人群

  比如患有腺瘤、家族性多发性息肉、炎性肠道疾病等都是肠癌的高危人群。

  息肉癌变的过程为:小息肉→腺瘤→高级别瘤变→结直肠癌。

  从良性息肉到癌变,需要5~10年的时间。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,就越有机会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。

  以上6类人群是肠癌的高风险人群,除了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,加强锻炼之外,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肠道定期检测的意识,真正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!

  三、大肠癌的四个标志

  1.便血

  大肠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便血,很多人将便血误以为是痔疮,痔疮引起的便血会随同便便滴落,排便完毕后也会随之停止;大肠癌引起的便血与粪便会混为一体,还伴随着或多或少的粘液,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要警惕大肠癌。

  2.一会便秘一会腹泻

  便秘、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,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,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两种症状也可能是肠癌的信号,如果出现一会便秘一会腹泻的现象,就要警惕大肠癌了,这是由于直肠中的恶性肿瘤刺激直肠,引起腹泻,大便次数增多。

  3.便便形状改变,排便无规律

  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是大肠癌最早的症状,多数病人表现大便次数增多,不成形或稀便,常见的大便形状改变包括大便变细,大便不成形,这是由大肠远段癌引起的肠腔狭窄所致。再就是,排便突然变得没有规律,有时候一天跑很多次厕所,有时候又连续几天不上厕所,这些情况都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。

  4.疼痛有包块

  腹痛是大肠癌最显性的标志,如果你不仅出现腹痛,还出现消瘦,贫血等现象,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警惕大肠癌了。如果同时能在肚子上摸到一个质地坚硬的肿块,且活动度很差,用力还会感到疼痛,需要警惕大肠癌已发生了远处转移。

  四、如何预防大肠癌?

  1、合理饮食。饮食要多样化,遵循荤素搭配、定时定量的原则。一日三餐科学搭配,多吃粗纤维食物,能促进肠胃清空,养成规律排便习惯。

  2、健康生活。不吸烟、不饮酒,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坚持每日运动锻炼,工作时劳逸结合,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,不要经常熬夜

  3、定期体检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,45岁以上的人群,最好每年进行 1次大肠癌无创早期筛查;40 岁以上的人群,最好每 5 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。

 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,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希望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,远离大肠癌疾病!

推荐阅读:

  Q&A|疾病、糖尿病相关问题

  拒绝做“癌二代”从“遗传+易感”基因筛查开始

  所有癌症患者都需要做的基因检测,这10个问题要了解(2023)

猜你喜欢
最新文章
热门话题
热门推荐